十五、关于禅定的一些补充
禅定是因为你们能够一步一步地细化人体组成的四大当中的风大,你不断地细化它,而进入禅定的不同的级别,所以说,坐在那里空掉空掉,你没有一个比较量存在,那空到什么时候才叫空呢?这就成了一个很含糊的概念了,没有可操作性了,这个在专注观出入息上,一个次第、一个次第,你们慢慢地磨炼自己的心性,他有一个对比在,他才有一个选择在,到最后,你的功夫成了,不需要选择的时候,你放下来的也就彻底。为什么?你没有疑惑在了。所以当我们身体出现一些状态的时候,对照法本,很明确,你的状态对于什么禅定,如果有疑惑,那好,这个不是禅定是什么,你们也可以去找书,找经来对账.
切记切记,论或者大德们的所说,只是他们走过这条路的一个自我总结,而这条路不是你的,这条路跟你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,他们在当年的环境、当年的范畴当中,有那样的福报,那样去修,而我们现在的福报、环境,跟他们不在一个级别,聋子的快乐是希望自己能听到,瞎子的快乐是希望自己能看到,各人有个人的一个需要,是因为人不同。祖师、大德在他们的环境当中,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状态,我们何须为难自己呢?
另外,再多说一点:我们在修法的过程中,会出现清气上升,浊气下降,而他道众生会看到另外的情况,甚至于会看到光明。而这种光明,会像佛像一样,或者是套用佛经里的一句话: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,照东方万八千世界。
一个修行人,他的这种光明生起以后,他道众生会过来拜,因为每一个不仅是这一世变成人,他会有很多世成为人,能够来修行的呢,他会有很多世都有在修行,也许呢,在哪一世的修行当中呢,次第会很高,次第很高的话,他会有一些证量了,这个时候,他道众生来拜,因为他原来有修行和愿力,众生看到的可能不是你这一世的这一副身心,甚至可能是某一尊菩萨,或者是某一位正觉尊者,但是,这一世的你的这个光明不能时时展现,也许这个心念一乱,或者是一掉禅定,它发觉拜的是另外的人,这个时候呢,这些他道众生,一般情况下,会护持修行众:最先开始一拜,可能拜的是一个佛菩萨,再抬头一看,可能看到的是另外的一个修行众,那他会护持这个修行众。但是呢,有的时候,你也别说自己生生世世都只做了好事,那你也有可能哪一世是屠夫呀、将军呀或者是什么人,有杀业,这一世呢,正好碰到的他道众生当中,他抬头一看:欸,这人前辈子干过我,那因果循环,轮到我干他了。
所以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,特别是在正法修行的过程当中,他也许会遇到身体、事业上的一点磨难,这个事情呢,是正常的现象。因为,我经历了这么多,见过的也很多,然后结合自己修过的,确实是发现:当一个人真的在修正法的时候呢,他的运气会不如原来好,有的人一修法,身体上就这里痛、那里不舒服,这个不是法本身的问题,而是因为累世的修行和累世的因果,而产生的一个现象,让自己有这样的一个状态。这个时候,如果你的心能够宽下来,让这个事情过去,那它也就过去了,如果你这个时候生起了嗔心,说句不好听,一个人在禅定中生起嗔心,那他嗔心的这个力量,会很大,就成了和这些众生打来打去,那也许后果会更加的严重。所以呢,你们在晚上的时候,修一座慈心观,把这些怨呀,化解一下。
按说,会有护法菩萨帮你挡恶缘,但是按照我现在实修的状态来看,这个几率,几乎为零,不光只是针对我,也针对身边的每一位修行众,他不会因为你今天修行了佛法,你的因果就不再受用。这个事情说起来可能会很鲜血淋漓,因为有的人总认为:自己的身心以外,会有一尊神、一尊佛菩萨会护持我,让我安心修法,那修法的过程当中呢,出现了一些状况,让佛菩萨来背这些因果。那我们今天看到的经典里面,包括释迦佛,他也不是由燃灯古佛来帮他背因果,那他该要受的报:头痛三日、马麦苦报等,他也一定会受这些果报。
所以,对于“正信”的佛法,只能够是用你当下的“证量”,你如果能证到“须陀洹”,那我就用最浅显的“无我见”,来说明这件事情。听清楚奥,最重要的一句话:身受苦,心不受苦。一个正信的修行人,他受的苦,跟凡夫是一样的,但是因为他有“正知见”显前,那他的这个身体受到的苦虽然是一样的,但是他的心,会认为这个身体呢,只是一个“一合相”而已,那这个时候,就不会因为这“一合相”受苦而产生嗔恨、分别、执着,但是凡夫呢,会因为这些痛苦,而产生嗔恨、分别、执着,而再入六道轮回。
所以,对于这件事情,要讲清楚,因为有的人会说:“哎呀,师父,跟着你修,身体越修越差,福报越修越差。”不是这么回事,说句不好听,你因为这种修行,提前让这些因缘显前,然后了结这些事情,总比以后再去了结要好。这个东西怎么说呢,大家作为一个平凡人,也有很多的这个方面的事例,比如,本来有的人欠着你的钱,跑啦!你没见到他还没关系,一见到他,除了要他还钱以外,心里还想着揍他一顿。其实,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事例,不要认为自己现在过着好日子,就一定能一竿子插到头,没有人是这样的状态的。
所以在修行的过程当中,如果遇到这样的状态,确实是很正常的现象。我有一位比丘师兄,他是广超师父的侍者,广超师父的饭菜都是他伺候,按说他的福报应该很大呀,但是,但凡开禅七,他一定生病,上午知道开禅七,下午就病,禅七完了,他的病就好了,他在广超法师身边待了十三年。那像他这样的人,也不止他一个,还有很多呢,但这能说明个什么事——他的业报来了,但凡修正法,他的业报就来,他的这个业力,让他没办法修持正法。这种现象,我见了太多。
所以,一个人真的要是说自己能够开禅修班了,那也不只是嘴巴里头叫一叫、有一点经验就能够开禅班,肯定不是这样的。这个人,他至少要在禅修的这个小范围、小圈子里,要能解决很多问题。一个人的修行不论高低,他但凡真的发心来开一个禅修班的时候呢,那他肯定就不只是解脱的见地,肯定是要高出解脱的见地。当然,也不排除有的人有好为人师的状态,但是,所有的这些状态,他相对应的,都会有一种损失也好、担当也好,那如果他的能力够,那这些他召集过来的人,修法能够一修到底,那如果他的能力不够,可能自己编的 7 天的禅七,三、四天就没人了,我自己就干过这事,最先开始的时候,我的指导老师慧光师太把我叫出去,开禅修班,那学生还没跑,我就坐不住了,三天还是两天半,我跑了。这个没得可说性,你的功夫在这摆着,能干就能干,干不了就是干不了。
大家修法一定要有福报,看过经典的也会清楚,当你“根本智”现前,但你的“后得智”不现前的时候,那你还得折腾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明确:正法,在你修法的每个阶段都能碰的着。
这个时候,我再插一句嘴:什么是正法,什么是不正的法?正法,它一定会有几个特征:第一个,它不会是心外求法。就是你的身心以外,有一尊佛菩萨来保佑你,让你得到上天入地的大本事,这是不会有的。佛陀也只是告诉你,你按照他的法那么修,能够成为和他一样的人,而并不是有一尊高高在上的神,能够加持你,能够忽悠你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好的结果。第二个,但凡是正法,它一定能够复制。这一点很重要的哦,它不一定能保证你升官、发财,但是有一点很明确:当你修这个法呢,你至少可以修到和教你的人一般高。这一个,就是正法。那不正法呢,他会告诉你,有一尊菩萨、一个神佛,他能够保佑你,想要什么有什么,这一定是不正法。为什么?你们现在的修行未见得能达到,但是呢,佛经常有类似的话来讲:假借四大以为身,心本无生因境有。那你的这个境界,它的这个所缘处的境界,生一切法,那这一切法是什么?其实只是一个“法相”,只是一个“相”而已,那心生一切法,我们现在在这里坐着,那也只是心生的一法,那它能生一法,就能灭一法,生灭本来只能是属于“所知”,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境界,就是一个“能知”,所以呢,不要去纠结这方面。
一个人的修行越往上走,他不是去打压这个念头,他也不是去让自己不断用防火墙来干预、来屏蔽什么现象,那他一定会是积极地去面对,这种积极地面对是什么?
第一个:它是让你了知一切只是一个“因果相”;
再接下来,你修得高了,当你了知这只是一个“因果相”的时候,那你看到这个“相”当中的众生“苦”,生起慈悲,那这种慈乐、悲悯的心生起来后,想要帮助众生,那你自己就也往前走了一个次第。
所以,佛法的最基础,我们所说的解脱道,“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”,再往下头走,那就是菩萨道——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。当你知道一切“相”是因果的时候,这个因果当中没有一个“我”的时候,那你只是在解脱道里,独善其身;这个时候,你还有很大的空间往上走,当你知道这个“我”虽然是一假象,但众生“苦”——众生认为这个“苦”是实像的时候,那就去帮助众生解脱这种痛苦,这个时候,就是菩萨道。
所以,我们在修法的过程中,遇到的一切境界,你不可能是去对峙它,去打压它,去屏蔽它,修行是做减法,不是做加法,我们平时就是更多地在做加法:誒,这个东西来了,我们必须要去应对。比如烦恼来了,我们必须要应对它,这个烦恼来了,用这个心来应对,那个烦恼来了,用那个心来应对。那你修法的过程始终是个打架的过程。
像我们现在修的这个法,很明确的一点:所有来的烦恼是属于妄想、分别,那我现在专注于一点上,那这些妄想、分别就形成了盲区,而自然脱落,而不是你要用一个心来压住另一个心——我嗔心起了,用悲心压,我烦恼起了,用慈心来压。那你永远是在打架的过程当中。而我们修定的第一要义,是我们用一个专注的念头,比如专注于鼻端前、人中上呼吸摩擦业处的感觉,来让其它的妄想、分别形成盲区,从而进入禅定,这一件事很重要。切记切记:一定不是因为有一个状态了,而去打压它、再形成一道防火墙,而是用你的专注,来让它形成盲区。形成盲区,那妄想、分别、执着还会不会有?它一定会有,但是你不再去专注它。只有这样,这个法,你才有办法往下修,不然的话,那你们有很多的人在说:我现在,在修大圆满,我现在,在修大手印…怎样怎样,那我可以用相应的本尊来压制这种烦恼。这是错误的,所谓的密法上的修法,其实是有更多可说的东西,但是并不在今天的范围之内,我们就单说现在我们正在修的“止观”。
一定注意:现在的你可能会有很多的事情,现在的你也可能会有很多的心态,但你一定是用你的专注来使这些不必要的东西,来形成盲区,让这些干扰你的东西形成盲区,而进入到禅定当中;并不是说,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峙每天、每次修行中产生的各种境界。
石头压草,越压越多。切记切记!